重型肝炎是各型肝炎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从目前文献报道来看,其治疗大致经历了皮质激素,活性炭血液灌注,血浆交换,G-I(双胰)疗法及特殊氨基酸等治疗;80年代中期首次报道应用人胎肝细胞输注治疗重型肝炎,但总的死亡率仍在60~70;肝移植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其费用高,肝源不足而无法在我国广泛推广。目前,单纯的中、西药物及传统的口服、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很难控制重型肝炎的发展,而用中西医结合的法方法能明显
一、病毒性肝炎常用药物1.抗病毒类:如干扰素、拉米夫定、苦参素、阿糖腺苷、病毒唑等。2.免疫调节剂:如猪苓多糖、胸腺肽类、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左旋咪唑等。3.保肝药物:如强力宁(或甘利欣)、茵栀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舒肝注射液、促肝细胞生长素、肝泰乐、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凯西莱等。4.抗肝纤维化药物: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大黄蛰虫丸等。二、病毒性肝炎中医临床分型及治疗肝郁气滞型:疏肝理气,方选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第8卷第6期324页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防治病毒性肝炎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采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治疗;预防;指南TheguidelineofpreventionandtreatmentforchronichepatitisB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and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Keywords】Chron
引言对如何预防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如何认识和正确对待乙肝表面抗面携带者等问题仍有些模糊不清。为澄清这些问题,便于管理,统一认识,特制订本“指南”。一、关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众所周知,我国系乙肝病毒感染高发国之一。1997年发表的病毒性肝炎流行调查资料再次表明,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为9.75,即我国存在数以亿计的HBsAg携带者。HBsAg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
急性肝炎入院标准1.急性肝炎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住院治疗。2.不能排除病毒性肝炎的疑似病例,应住院进一步诊治。急性肝炎治愈标准1.主要症状消失。2.主要体征恢复正常。3.肝功能恢复正常(ALT≤40U/L,TBIL≤23.0umol/L)。急性肝炎出院标准1.主要症状、体征消失。2.肝功能基本正常。3.隔离期满。
入院标准1.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可在门诊治疗。2.慢性肝炎中、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住院治疗。治愈标准1.自觉症状消失。2.肝肿大稳定不变或相对恢复,肝区无明显叩、压痛。3.肝功能恢复正常(ALT≤40U/L,TBIL≤23.0umol/L)。好转标准1.症状体征明显恢复。2.肝功能明显好转(ALT及TBIL较原水平下降50以上),且稳定在2周以上,无明显波动者。出院标准符合临
入院标准1.肝炎纤维化或肝炎肝硬化活动期。2.肝炎肝纤维化或肝炎肝硬化静止期且出现并发症者。出院标准1.病情相对稳定,化验肝功能血清TBIL≤51.3umol/L。若血清TBIL≤85.5umol/L没有波动也可出院,在门诊治疗。2.因合并症住院者,经治疗合并症得到控制。如消化道出血停止,腹水基本消失,腹腔感染控制,肝昏迷者神志转清等。
肝区痛是指右侧季肋部的自发性疼痛。因为我国肝炎发病率高,肝炎急性期、恢复期都可具有肝区痛的症状和叩击痛的体征。但是肝脏周围临近脏器组织很多,有肝区痛者不一定就患肝炎,应从多方面去寻找原因。(1)固定性的书写体位,可使肋间肌肉受压而产生局部疼痛;近期肠道病毒感染可引起流行性胸痛;近期接触水痘的年轻人突然肝区痛要注意带状疱疹的发生。另外打架斗殴或意外撞击引起胸壁挫伤、肋骨骨折都可以肝区痛来就诊。还有肋
(1)经血传播:输入如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和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也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4)性接触传播:近年来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
病毒性肝炎早期可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发热是急性肝炎病人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这是因为病毒侵入血液后所引起的炎性反应,通常称之为病毒血症期,一般热程不超过10天,通常呈低热,偶尔也可出现高热,可伴有畏寒、寒战,热退以后出现黄疸。消化道症状也是各型肝炎病人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以食欲下降最为明显,还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腹痛及腹泻等。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患者还可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黄疸、发热,
有些人在进行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就认为自己传染上了肝炎,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氨酶不仅仅存在于肝组织中,在其他组织和器官中如心肌、骨骼、肾脏和肺脏中均存在,因此当这些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时,转氨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酗酒、脂肪肝、药物、寄生虫、肝胆肿瘤甚至剧烈运动后等都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因此转氨酶升高并不一定是病毒性肝炎。
“乙肝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HBcAb(+),说明血清中有大量乙肝病毒存在,而且复制活跃,传染性高,提示急性或慢性感染。“乙肝小三阳”是指:HBsAg(+)、HBeAb(+)、HBcAb(+),说明血清中乙肝病毒消除或极少存在,复制不活跃,传染性低,病情稳定。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万物复苏、阳气渐升。然而,春寒料峭,气候变化无常,乍暖还寒,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易导致人体阳气升发受阻,肝气郁结,脾胃功能失调。据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名中医党中勤教授介绍,养生需顺应天时,重点养护肝脾。肝主疏泄,春季肝气旺盛,需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要预防春寒,适当"春捂",顺应阳气生发之势,避免过早减衣,避免寒邪入侵。调节情志,合理饮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有人说,急性胰腺炎顾名思义不就是胰腺发生炎症嘛,和胃炎、食管炎都差不多,有那么可怕嘛?那可真是小瞧它了!急性胰腺炎就是一种异类,它一旦发病,十分凶险,需要立刻救治,否则有可能会“人财两空”。胰腺位于上腹中部的腹膜后,形态扁平,狭长,柔软,为淡黄色,具有微小分叶,长12~20cm,重75~100g,分头、颈、体、尾四个部分。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蛋白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这个疾病中,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进入食管,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让我们深入解读这个从胃到食管的战争,探索其背后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一、“战争”导火索胃-食管连接处是防止胃酸进入食管的重要屏障,包括由下食管括约肌(LES)、膈肌角、膈食管韧带、His角组
胆总管结石,顾名思义即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是胆结石的“三巨头”之一,我国近些年发病率在4-10。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年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Oddi括约肌、胆道蛔虫、胆道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胃肠功能紊乱、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等。那么灵魂拷问了,为什么说是胆道的“定时炸弹?”临床中该怎么诊断?确诊后如何解除风险?有没有什么预防方案?一、“定时炸弹”由来胆总管结石带给患者危害那
当下快节奏生活中夹杂不良饮食习惯,随之产生的消化不良给我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不少的烦恼。胃镜检查作为消化系统疾病最精准的诊疗手段,发现并解决了不少问题。然而,人们看到“萎缩性胃炎”诊断还是吓出了一身冷汗。我经常会遇到患者这么说:“李医生,萎缩性胃炎,严重吗?怎么办?”“好吓人啊!我手机网上搜索一下,说是胃癌前期病变?是不是时间不多了?”人们的恐怖源于不了解,下面给大家系统科普一下萎缩性胃炎的那些事儿